桑枝夏赞赏地对着徐明辉笑了下,指了指不远处的许多架子说:“那就跟人说一声,明日准备开始把东西送来吧。”

“只要一层透光的油布往架子上一盖,晚间盖住避寒,早上揭了纳光,这暖棚就是成了。”

换了个地方,暖棚的搭建和使用变得更为简单,成本也相应缩了不少。

当然,对桑枝夏的育苗培种的助力也不小。

桑枝夏在西北时苦于受气候所困,能下了功夫钻研的只有稻种。

可这里不同。

天然适合各类植被生长的地方,那就是天生的植物乐园。

在这里可以钻研增产的,就不光是稻米了。

桑枝夏蹲下捉住一株稻苗在掌心细看,拨了拨弄饱满的稻穗,笑着说:“今年为了打底,只赶得上一年一收了。”

“但过了今年,明年这些梯田里都可以是一年两收。”

徐明辉在岭南待了一年多,有空的时候也去当地百姓的田间地头仔细看过。

听到这话,他愣了下意外道:“大嫂是说,此地也可做到一年收两季?”

“当然可以。”

桑枝夏拍拍手站起来说:“一年四季都温暖如春,从年头到年尾都雨水充沛,少有天灾地旱,这样的地方都不能一年两季的话,别处就更难了。”

“但关键是引水灌溉,一味地指着天水不现实。”

天热有天热的好处,但随之带来的困扰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
“从山上引渠这法子不错,但到底是水量有限,耕地广了就难免会有灌溉不到位,单靠人力的话,杯水车薪得不偿失。”

“还记得水车么?”

徐明辉垂首笑了:“记得。”

说起来他们离开了西北,可留在那里的水车会一直永不停歇地继续转动。

只要是水车转动的地方,就不愁灌溉无缘。

桑枝夏打了个响指说:“咱们之前在村里搭的水车,是为了可引动全村的灌溉之水,体积太大,也过于借助水势。”

“当时留下的各类图纸和用材的册子都还留着,只是这边我刚才过来的时候看了,那么大的水车不好安置,也用不上,可以改成小的,咱们可以请三叔帮忙。”

有徐三叔在,不愁打造不出

章节目录